第(3/3)页 一个案例分享的完整汇报。 经过一开始的【病症科普】、【案例呈现】、【案例分析】,也确实该到了收尾了。 即最后从这个案例延伸出来的【总结和讨论】。 “刚刚我分享了我的来访者病症的成因,还有每一个恶化的节点。” “那么,我们之后是否能够通过什么举措、政策、技术,以此来预防这些情况的再次发生呢?” 一个承上启下式的过渡,以此把汇报引向其他人眼中的【结尾】,南祝仁计划中的【高潮】。 南祝仁清点激光笔,切换幻灯片。 屏幕上显示出:【一、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科普,提高对抑郁症的认识】 “从学校角度来说,在校期间应多展开心理健康讲座,为在校学生们做进一步讲解抑郁症的初步症状和预防措施,同时让大学生对“微笑抑郁”有深度的了解,关注自己以及身边同学的心理健康;对于表面积极向上的大学生,做到对抑郁症的早预防。” “对于学校的辅导员、班主任等等,也要加强相关知识的培训,确保他们具备处理相关情况的最基本的素养。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辅导员必备的职业品格中,让他们可以及时发现学生的异常,使得抑郁症可以及时被发现。” 然后激光笔再点。 【二、推进心理健康资源配备,加强对抑郁症的干预】 “联合各大高校心理咨询中心,进行统筹管理和心理资源共享,更好地完善各个高校之间大学生心理健康档,建立起一支关于防范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队伍。” “在发现抑郁症在校学生后,及时从学校层面帮助他们和专家建立联系,根据病情的轻重在心理专家的指导下开展心理辅导和拓展活动,达到梳理和缓解其情况的目的。” …… 这两点都是比较官话、套话的东西。 任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演讲和论文都能够套用。一般使用的时候,多用来拖时间或者凑论文字数。 下面有做笔记的学生或者老师、咨询师已经开始把书合上,他们认为这次的汇报差不多已经结束了。 倒是第一排的教授们有微微点头。从论文书写的格式来看,这一部分的内容更显得南祝仁的“成熟”和“独立”。 在他们各式各样的想法中,南祝仁点击幻灯片,放出了最后一个大要点。 【三、学习微表情分析技法,强化咨询师对微笑抑郁的评估准确度】 第一更晚了。 一会还有一更……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