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起初这两位心理学家并未从该录像中发现患者有任何异常表现。直到他们对该录像进行慢速播放并逐帧进行检查,居然意外地发现,在患者回答医生提出的关于未来计划的问题时,出现了一个强烈的痛苦的表情。在整段视频中,这个表情只占据了两帧的画面,持续时间仅为1/12秒。” “这1/12秒出现的无法控制的生理性表情,就是【微表情】!” 非该研究方向的人不会去追本溯源这种故事,因此在场多数心理人都是不知道的。 可偏偏这个故事本身又足够新奇。 在场人的注意力再一次被南祝仁牵拉了一下。 “可惜【微表情】虽然源于心理咨询,但最后却没有应用于心理咨询,因为‘录像’这个条件在咨询中非常苛刻。” “哪怕在作为发源地的美国,【微表情分析】也多用于刑侦领域,亦或者在来访者完全丧失自我监护权的精神病院中。” 南祝仁声音快而稳,在所有人还在消化信息的时候迅速地抛出自己的观点。 “因此,针对【微笑抑郁】的干预,我有两个呼吁:” “一、在确认抑郁症存在自杀风险之后,启用录像咨询的方式,让咨询师在咨询之后细致辨别来访者的真实精神状态——毕竟自杀干预本就可以启用保密例外的条例。” “二、基于第一点,增强对基层咨询师的培训。至少确保面对抑郁症病人的咨询师,能够具备通过视频分析微表情的能力;如果可能的话,培养出可以不用视频分析,也能够专项解读【微笑抑郁】微表情的咨询师人才。” “以上,便是我的汇报。” 最后一张幻灯片出现,【感谢聆听,敬请指正】八个大字作为结尾出现在屏幕上。 这个结尾有种戛然而止的味道。 也是因此,在场的众人花了十几秒的时间消化。 一时之间,现场居然有些安静。 南祝仁的这个汇报有太多的爆点,主持人这个时候才反应过来:“……感谢南老师的精彩汇报,不知道大家是否有什么问题想要和南老师交流呢?” 这是每位老师在汇报之后的惯有流程,主持人说得非常流畅。 也是因此,当主持人说完之后,他才看到了校长和心院长对着他频频做出的“快让这一切结束吧”的手势。 但已经晚了。 不过问题不大,就算主持人不把流程引入提问环节,还是有人会问问题的—— 人群之中的黄鑫清了清嗓子,准备站起来。 顺带一提,他身边的刘攀早就跑得没影子了,就剩下一个眼神变得极其崇拜的庄俊哲。 “你刚刚在最后的时候,说培养能够进行微表情分析的心理咨询师?你觉得这可能吗?” 第一排的教授席位突然传来声音。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