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因为重晖刚刚点出来的两个词不算错。而如果考虑到发生的背景是在校园里面,似乎还能把这两个词中的某几个字替换掉。 那就是更加不妙的词语了。 南祝仁想了想,缓缓摇头:“现在收集到的信息,主观性还是太强;虽然我们看到了徐鹏程加练的情形,但……其中蕴含的信息还是很模糊。” 这里复习一下:心理咨询的信息收集过程中,是需要结合“咨询师”、“来访者自身”、以及“来访者身边人”,这三方的印象。 以此,才能够对来访者的问题形成一个全面的印象,进行个案概念化。 “不排除师兄你说的可能性,那些霸凌、暴力,在之后我也会继续去验证。但是目前来说,先按照【社交焦虑】的层次去考虑。” 以职业道德情感驱动去进行行为,但具体行动的时候,却依旧要秉持理智,不要被情绪和情感干扰,做出最专业的判断。 话题拉回来,南祝仁提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既然李铭辰是徐鹏程【社交焦虑】的一部分,徐鹏程的【焦虑】程度重于李铭辰——” “——那为什么反而是李铭辰先一步发展成了【神经性厌食症】?” 这在道理上说不通。 …… 是因为李铭辰的心理承受能力弱于徐鹏程,因此明明经受了更轻的焦虑,结果反而更先崩溃吗? 不是没有可能。 但作为一名心理学专业研究者,直接这么分析就显得太过于简单粗暴了。 南祝仁道:“我觉得李铭辰和徐鹏程之间所表现出来的差别,可能会是一个关键,我需要去把它弄明白。” 重晖点头,一直扒饭。 南祝仁需要双手捧着的饭碗,重晖只用一只手就能攥住。他快速几口扒拉完,一副享受的样子长出了一口气。 随后给自己盛了第二碗。 在开动之前,他看着南祝仁:“所以你想好你的目的是什么了吗?去咨询干预李铭辰和徐鹏程他们俩吗?” 重晖也问出了一个很关键的问题。 以李铭辰的情况,相关部门之后应该会安排另外的心理干预咨询师或者治疗师,南祝仁他们插手就相当于是抢活;而徐鹏程更是没有主动求助,南祝仁也不是学校的心理老师,他对徐鹏程进行干预的话,相当于一个社会咨询师免费上赶着帮学生做咨询。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