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0章 失控的实验 【四千字二合一】-《没点毛病谁学心理学啊》


    第(2/3)页

    显然对于视频中此刻发生的事情,他格外有代入感。

    视频中的画面还在继续,此刻的音乐突然转换得相当轻快。

    【囚犯们开始热火朝天地清理牢房。】

    【秃顶的中年男人和女人和志愿者们共进晚餐,目光关切。】

    南祝仁道:“实验进入到第三天——探监日。这是实验开始便规定好的章程。”

    “为了安抚这些大学生志愿者的家属们的心,狱警组织了囚徒们清理牢房,给他们吃饭,并且给予警告——如果他们在探监过程中有任何不合规的举动,将被缩短探监的时间。”

    “最终,每名囚犯得以和两名家属获得十分钟的相处时间。出预料的是,在这个过程中囚犯和家属们的气氛极其温馨,没有任何一个囚犯在谈及实验遭遇的时候说任何不好的话。”

    “可惜的是,在同一天,狱警们被告知可能有人来‘劫狱’。虽然最终什么都没有发生,但是狱警们为此劳累了一天,并且没有吃饭,他们最终把这些受的苦怪到了囚犯志愿者们的头上。”

    【戴着墨镜的狱警们忙碌地搬运东西,随后开始惩罚囚犯们。】

    【穿着囚服的囚犯们集体趴在地上做俯卧撑,随后有的开始用毛巾擦拭坐便器,有的跪在地上给狱警擦鞋,狱警们则大摇大摆地巡视。】

    背景音响起,是一名狱警的自述。

    南祝仁继续翻译:“一名狱警志愿者说‘我开始对他们失去所有的同情和尊重,对他们尽可能地苛责,我已经说服自己像是对待一个地位比自己低的囚犯去对待这些志愿者’。”

    画面再转。

    【牢房外面,一名囚犯再次展现了拒不配合的态度,狱警们反复用警棍敲击牢房对他予以警告。】

    【狭小的房间内,衣冠楚楚的白人和囚犯们交谈,除了拒不配合的那名囚犯,所有志愿者都开始对白人倾诉。】

    “在家属探监结束后,第三天的晚上,一名专职的监狱牧师收到邀请来到模拟监狱,目的是评估情境的真实性。”

    “这名牧师和志愿者们依次谈话,发现一半以上的志愿者在自我介绍时都只喊了自己的‘囚犯编号’而非名字;同时在介绍‘自己为什么在监狱中’时,大部分囚犯志愿者回答的是被当地警察逮捕时所宣布的罪名,而非‘为了做实验’。”

    “在这个过程中,牧师询问志愿者们是否为出狱做过什么努力;在得到否定的回答后,牧师保证会为志愿者们联系律师,帮助他们行使自己的公民自由权。”

    学生们再次对视频中的画面出现了显而易见的反应。

    李铭辰和林俊凯歪头时不时地看向南祝仁和小赵老师。

    其他学生不安地抖动身体,好像上面有蚂蚁在爬来爬去。

    视频的画面再次切换。

    有画面,有声音。但这回里面的内容,却让哪怕听不懂英语的学生们都不由自主地起了一层鸡皮疙瘩。

    【穿着白色囚服的囚犯排成一排靠墙而站,整齐地高喊口号。眼神麻木而呆滞,身体摇摆。】

    【狱警们听着他们高喊的内容,哈哈大笑。】

    【青年在自己的房间内哭泣。】

    “在监狱牧师到来的时候,有一名拒不配合的囚犯,其囚服上的编号为‘819’。于是狱警们在例行点名的时候,让所有人高喊‘819犯人干了坏事’、‘819犯人干了坏事’。”

    南祝仁指了指屏幕:“每个喊着口号的志愿者对此显然都深信不疑。”

    “教授在这个时候去查看了819号志愿者,发现对方躲在自己的牢房中哭泣。”

    “教授询问819号志愿者是否要退出实验,819号志愿者却拒绝了。他自述自己是个囚犯,自己没法离开这里。”

    南祝仁的声音缓而慢:“教授这个时候才意识到自己一直在喊这名志愿者的编号。直到他叫出了对方的名字之后,这名志愿者才恍然大悟,随后退出了实验。”

    在播放这段视频的时候。

    南祝仁可以感觉到身边人看向自己和小赵老师的眼神更加频繁了。

    ……

    视频的画面再切换。

    【一个全身赤裸的囚犯戴着头套,双手支撑在墙上,背对着狱警。】

    【囚犯在狱警的围观下来回走动,疯子一样挥舞手脚,狱警们哈哈大笑。】

    南祝仁继续解释。

    这个时候,虽然他的声音和之前相比没有什么变化,但就是莫名其妙地更加深入人心。

    “此时实验来到第四天。”

    “因为有志愿者退出实验,所以津巴多教授往模拟监狱中补充了一名‘候补囚犯’。这名初来乍到的囚犯志愿者被惯例地被要求赤裸接受检查、换衣服、体罚的一整套程序,同时他也毫不意外地对此表现了抗拒乃至于反抗,认为这样的实验太过分。”

    “此时,他的‘狱友们’对他表现了排挤,认为他是一名‘麻烦的囚犯’。”

    “在实验的间隙,狱警们开始让囚犯给自己表演话剧、唱歌、还有其他的节目,囚犯们无一例外地表现得很配合。”

    “在当天晚上,教授与每一位囚犯志愿者谈话,表示他们可以放弃实验报酬获取‘保释’机会,每位志愿者都表示同意;随后教授让他们返回牢房好好考虑,意外的是,在志愿者们重新回到监狱的环境之后,再没有人提出中止实验的话题。”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