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实际上,这个心理援助团队里面的各个专家组,是没有什么阶级层次区分的。 每个专家都是各自单位的翘楚,不然也不会接到这个项目;从官方的身份来说,他们都是平级的。 可能大家背靠的单位实力不同、各自在圈子里面的影响不同,因此话语权才有了高低。 而在眼下的团队,影响力最大、话语权最高的,其实也就是白庆华和姬教授了。 他俩在整体上是平级的。 只不过在这次灾区心理援助的项目中,姬教授负责的部分更加宏观,更加适合来指挥,因此才在一开始的隐隐压了白庆华一头。 因此其他专家老师也乐得卖姬教授一个面子,结个善缘。毕竟出来工作,收获才是最重要的,这么大岁数,大家争的是馒头而不是那口气。 就算有气,都是学心理学的,疏导疏导也就下去了。 ——只是现在,形势逆转了。 你的计划更好,考虑得更加周全,没错,但是到了现场——一个有着合理分工、层级鲜明的现场——那么谁能够得到现场最高指挥的支持,谁才能在这个项目中当话事人。 更不要说白庆华团队的实力本身就能够服众,眼下还给其他团队开辟出了新的收益。 因此面对这种情况,面对白庆华和姬教授之间的冲突,其他专家老师做出了最明智的选择—— ——让他们先打一架,谁赢他们帮谁。 而现在结果很明显了,胜者是白庆华……不对,应该说胜者是翁娉婷?亦或者说那个叫南祝仁的年轻人也有赢一部分? 算了不重要,反正他们都是一个团队的。 这些专家老师们的复杂思绪很快平息,然后表情表达开始趋于一致。 …… 姬教授眼神隐晦地在专家老师们的脸上扫过,想了想,没有再出声了。 第一——当着一堆营地领导的面这个时候再唱反调,那就真的一点收益都没有了,纯粹就是损失。 关上门来,他们心理援助团队内部自己怎么吵都行;但是当着外人的面再争执,那损害的就是整个团队在营地领导面前的信任分,对之后的工作开展很不利。 姬教授之前可以凭借这点去压迫白庆华的课题组,现在自己同样也要顾虑到这一点。 至于第二——虽然眼下主导权已经移位,但构建心理干预组织框架依旧是团队必须做的任务,而这个组织框架也确实是姬教授他们课题组规划出来的,只要任务完成,他们团队的收益依旧是最多的。 这也是姬教授为什么会在意第一点,想要维护团队在营地领导面前形象的原因。 姬教授也是来争馒头的,要是为了一口气闹到最后大家都没得吃了,那才是真正的得不偿失。 不过,虽然这一局暂时结束,但这并不意味着这事就这么算了。 姬教授把视线看向白庆华。 在说了几句场面话之后,白庆华就神隐到一边继续摆弄自己的手机。 他的眉头微微皱起,似乎在给什么人发消息,但是没有得到回复。 “说起来……”白庆华终于又出声了,他对着负责人道,“你之前说祝仁做了报告,那他现在人呢?这个【群体癔症】的风险是他发现的,干脆把他喊过来给我们做一个简单的汇报吧。” 对于这个提议,一旁的翁娉婷也是点头表示认可。 南祝仁舟车劳顿半天,又连续三个心理干预,现在来做会议报告都算是休息了吧。 然而负责人却道:“哦,小南老师来找我的时候正好是饭点,他跟我一起一边吃盒饭一边做了汇报,然后又走了。” “听他的意思,好像是晚上想要再和几个同志聊一聊,做做心理干预什么的,尽快把他拿过去的档案做完……” 在场的专家老师一起眨了眨眼睛。 负责人看着这一幕,也眨了眨眼。 事到如今,结合之前帐篷里面的咨询师、刚刚的胡医生、以及现场这些专家老师的反应,负责人多少也能品味出点意思来了。 “小南老师这么做……是不是有点太拼了,工作安排不太合理?”负责人试探着问道。 作为营地的负责人,他也是知道有些同志会在种种因素的驱使下超负荷工作的,这可不是什么好兆头。 哪怕南祝仁的举措对于营地来说整体是有益的,这种情况下负责人也是要叫停的。 “……呵。” 第(1/3)页